晶體是計算機、通訊、航空、激光技術等領域的關鍵材料。傳統制備大尺寸晶體的方法,通常是在晶體小顆粒表面「自下而上」層層堆砌原子,好像「蓋房子」,從地基逐層「砌磚」,最終搭建成「屋」。
北京大學科研團隊在國際上首創出一種全新的晶體制備方法,讓材料如「頂著上方結構往上走」的「頂竹筍」一般生長,可保證每層晶體結構的快速生長和均一排布,極大提高了晶體結構的可控性。這種「長材料」的新方法有望提升芯片的整合度和算力,為新一代電子和光子集成電路提供新的材料。這項突破性成果于5日在線發表于《科學》雜志。
北大物理學院凝聚態物理與材料物理研究所所長劉開輝教授指出,傳統晶體制備方法的限制在于,原子的種類、排布方式等需嚴格篩選才能堆積結合,形成晶體。隨著原子數目不斷增加,原子排列逐漸不受控,雜質及缺陷累積,影響晶體的純度質量。為此,急需開發新的制備方法,以更精確控制原子排列,更精細調控晶體生長過程。
為此,劉開輝及其合作者原創提出名為「晶格傳質-界面生長」的晶體制備新范式:先將原子在「地基」,即厘米級的金屬表面排布形成第一層晶體,新加入的原子再進入金屬與第一層晶體間,頂著上方已形成晶體層生長,不斷形成新的晶體層。
實驗證明,這種「長材料」的獨特方法可使晶體層架構速度達到每分鐘50層,層數最高達1.5萬層,且每層的原子排布完全平行、精確可控,有效避免了缺陷積累,提高了結構可控性。利用此新方法,團隊現已制備出硫化鉬、硒化鉬、硫化鎢等7種高質量的二維晶體,這些晶體的單層厚度僅為0.7納米,而目前使用的硅材料多為5到10納米。
「將這些二維晶體用作集成電路中晶體管的材料時,可顯著提高芯片集成度。在指甲蓋大小的芯片上,晶體管密度可大幅提升,從而實現更強大的運算能力。」劉開輝說,此外,這類晶體也可用于紅外線波段變頻控制,可望推動超薄光學芯片的應用。
發布日期: 2024-06-13
發布日期: 2024-07-11
發布日期: 2024-06-07
發布日期: 2024-04-01
發布日期: 2023-07-04
發布日期: 2025-04-21
發布日期: 2024-06-03
發布日期: 2023-12-06
發布日期: 2025-04-24
發布日期: 2025-04-24
發布日期: 2025-04-24
發布日期: 2025-04-24
發布日期: 2025-04-24
尋找更多銷售、技術和解決方案的信息?
廣州綠測電子科技有限公司(簡稱:綠測科技)成立于2015年11月,是一家專注于耕耘測試與測量行業的技術開發公司。綠測科技以“工程師的測試管家”的理念向廣大客戶提供專業的管家服務。綠測科技的研發部及工廠設立于廣州番禺區,隨著公司業務的發展,先后在廣西南寧、深圳、廣州南沙、香港等地設立了機構。綠測科技經過深耕測試與測量領域多年,組建了一支經驗豐富的團隊,可為廣大客戶提供品質過硬的產品及測試技術服務等支持。
技術工程師
020-22042442